1. 首页
  2. 期货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2020新年伊始,一场史无前例的肺炎疫情席卷了全国,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多国,导致全国各地的生产、生活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作为重灾区的湖北武汉等地,甚至不得以采取了“封城”等措施。

  2020新年伊始,一场史无前例的肺炎疫情席卷了全国,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多国,导致全国各地的生产、生活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作为重灾区的湖北武汉等地,甚至不得以采取了“封城”等措施。

  从2019年12月8日官方通报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起,至今已近两个月时间。首先让我们以时间轴的方式回顾一下事件的关键节点。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公开发布通报称接诊多例病毒性肺炎病例,并关闭与病源直接相关的华南海鲜市场。

  2020年1月初:新型肺炎成规模爆发,并于1月20左右开始向全国蔓延,新型肺炎呈现出确诊人数呈急速增长态势,全国多地以及海外一些国家均发现确诊案例,疫情逐步扩大。

  2020年1月31日: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至24时,中国地区(包括港澳台)确诊人数增加至11821人,疑似病例人数也大幅增加至17988例,死亡人数达259例。除中国外,全球已有21个国家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包括日本、美国、韩国在内多国还首次出现了人传人病例。

  2020年1月31日凌晨(北京时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

  疫情还在持续,鼠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即将到来,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团队对各类资产在史上最长的中国春节长假期间的表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希望广大投资者既能重视风险,也要理性交易!

  海外资产篇

  海外大类资产表现综述

  在2020年1月24-31日中国农历春节假期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迅速发展并蔓延开来,使得世界卫生组织(WHO)最终在1月30日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而全球金融市场早已密切关注此次疫情事件可能带来的冲击。除疫情外,中东局势再现动荡、英国脱欧协议获得通过等事件也是备受关注。当前,避险情绪是市场波动的核心驱动力,权益类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均大幅下挫,避险资产则受到追捧。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股市: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东局势、宏观经济数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春节假期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股指几乎全面下跌,新兴市场股指跌幅远超发达市场股指。其中,亚洲地区股指跌幅居前。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恐慌及避险情绪带来的抛售行为是短期内导致全球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此外,跨境旅游和消费意愿的下滑预期,以及控制疫情带来的开支成本增加,亦将对海外经济增长构成直接拖累。

  随着海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日益增多,目前意大利、美国先后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卫生紧急状态。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意识,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速度,但短期内对于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债市:

  受避险情绪升温带动,春节假期海外主要国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有所回落(即国债指数走高)。其中,美国国债市场再度出现收益率曲线倒挂的现象,恐慌指数同步飙升。

  春节假期里,美国3个月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再度倒挂,上一次倒挂出现在2019年10月贸易冲突令美国经济状况恶化之时。经济衰退预警信号的重现,显示美国投资者逐渐恢复的乐观情绪似乎又被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消了。在美联储1月30日宣布不加息的利率决议之后,美债曲线倒挂程度还在加深,这反映人们对于美联储全力以赴迎击全球通缩的表态充满疑虑。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汇市:

  春节假期,离岸人民币大幅贬值,目前跌穿1美元兑7元人民币的整数关口。然而,美元指数却并没有显著走强,反而振荡回落,因为美国经济数据的黯淡打压了美元的避险吸引力,日元、英镑、欧元等货币相对更受避险资金的青睐。英国脱欧事件暂时未对英镑及欧元走势造成大幅波动,主要是事件进展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宏观经济篇

  此次疫情对国内经济影响的分析

  总体而言,WHO对我国疫情的表述较为温和。若正式宣布为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WHO缔约国可以在满足相关条件后合法拒绝相关人员、货物出入境,且构成确定为“疫区”的先决条件。所以,这一判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直接体现在货物及服务贸易。然而,即使WHO的这个界定相对乐观,市场也不会忽视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全面影响。

  回顾此次武汉肺炎的发现和传播过程,可见此次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最为相似,从病毒体分类上也属于冠状病毒。

  对照始于2002年四季度的SARS疫情,我们不难发现,当时SARS持续了大约8个月,疫情高峰时期出现在03年2季度。当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果断措施,在限制人员流动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事后来看,03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全年10%。可以看出,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二季度GDP大幅回落2个百分点。但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增速在二季度明显的放缓之后,三季度开始再度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受非典冲击最大,同比增速从02年四季度的11.3%下滑至03年二季度的8.7%,直到四季度才回升至10.1%。第二产业在疫情最严重期间同样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同比增速从一季度13.2%下滑至2季度的11.3%,而后在三季度回升至13.2%。而第一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保持平稳波动。

  从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非典期间受影响最大的是消费。对于消费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3年二季度,其中5月影响最大,社会零售总额名义同比仅4.3%,大幅低于2002年5月9.3%的增速水平。

  另一方面,疫情平息后消费的恢复速度也很快,并在2004年达到新高。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整体围绕30%这一增速水平小幅震荡。从数据来看,疫情对投资增速的影响不大。由于分行业的投资增速从2004年后才开始公布,因此难以就当时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各行业的投资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03年工业增加值在2月见顶后开始回落,5月随时疫情出现拐点呈企稳回升的走势。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03年全年出口增速(按美元计)并未受到疫情的显著影响,在30%附近窄幅波动。进口增速全年呈趋势性回落走势,部分与基数逐渐升高有关,但上半年回落速度更快,可能与疫情抑制内需有一定关系。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总结来看,2003年的SARS疫情主要对可选商品消费以及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消费形成了剧烈而暂时的冲击,此外工业生产受到小幅影响。随着二季度以后疫情的迅速缓解,消费迎来V型反弹,经济增速也在二季度明显的放缓之后,自三季度起再度进入高速增长通道。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非典疫情并未改变经济增长趋势。

  然而,当时间进入2020年,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PMI、生产、制造业投资、物价等经济数据改善,叠加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我们当时认为 2020 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虽仍有滞胀压力但曙光或已初现。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将直接撼动略有企稳的经济状态,受节后延迟开工影响,疫情或对生产端也造成重要的影响,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跟踪。从需求端看,春节期间的餐饮、旅游、酒店、影视、交通运输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幅减少,和2003年一样,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将是显而易见的,对服务业的冲击也已成定局。如果疫情短期无法有效控制,那么在疫情对消费和生产的双重潜在冲击下,经济企稳的内生性动力可能受阶段性影响,上半年实际GDP增速有破6奔5的可能。

  近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全球增长放缓的担忧削弱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一方面实体经济供需两弱,全球供应链受到一定程度损坏,另一方面,市场避险情绪再起,增强了贵金属、国债等避险资产需求。

  价格方面,猪价目前虽然环比水平有所回落,但同比仍处于高位区间。叠加疫情影响之下果蔬、肉禽类、蛋类等价格的环比涨幅变化,需警惕多项共振下的物价压力。对于黄金而言,以上风险因素和通胀预期的存在可能会使黄金相对抗跌,但美元流动性收紧的压力预计也会在盘面上有所体现。

  金融期货篇

  股指期货:

  短期促使股指“二次探底” 冲击后蓄力中期向上

  股指从12月开始演化为跨年流畅的冲高行情,在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逐步明朗的背景下,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尤其是制造业呈现出弱复苏格局,另一方面汇率升值叠加国内的货币宽松政策持续,资金面持续宽松。而“弱复苏+资金宽松”显著利好权益,由于流动性充足推动个股活跃,并且科技股的领涨作用较为明显,因此期指结构上IH/IC比价持续回落。IF、IH跨月价差远月升水走阔,IC则表现为贴水大幅收窄。进入1月中旬后,随着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地,在对于国内宽松政策的充分消化后,市场逐步向震荡上行的个股行情转化,而进入1月20号后,随着新型肺炎疫情的发酵,跨年冲高行情的高点显现,避险情绪开始发酵,各指数在年前一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同时国债价格大幅上行。

  我们在2020年报《守静待时》中提出:2020年由于全球经济向弱复苏转换,从全年的角度来看利好权益延续趋势向上保持乐观,但是从节奏上来看,由于上半年“结构性滞胀”对于政策空间有一定约束,跨年的冲高行情上方空间有限,上半年行情仍然面临二次确认,而下半年的趋势行情更佳,市场的波动主要来自于通胀因素下政策的波动。而此次疫情的发酵使得“二次确认”提前发生,且形成机制上有一定的变化:随着疫情给经济基本面带来的紧缩效应明显,因此相对于上半年的非核心通胀,经济下行的压力升至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弱复苏格局在春季即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大概率出现相对于去年四季度的二次探底。而探底的主要驱动在于春季复工的延迟、出口链条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信用风险增加等因素的共振。市场或根据经济的这种冲击效应呈现出相对于2019年8月份低点的二次探底。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而从中期来看,经济在探底之后仍然会延续复苏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从政策来看,疫情之前以结构性的宽松政策为主,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压力会让政策的力度进一步抬升,货币和财政的总量政策都值得期待,经济在短期冲击后的反弹力度较大;从产业来看,疫情暴露了较多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因此疫情后在医疗物流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层面的投资值得期待;从中期的全球宏观背景来看,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带来的中国资产配置价值以及全球经济弱复苏的基础格局未变,同时国内开放和改革只会更进一步加速。因此虽然疫情的发酵带来了短期的恐慌情绪和市场波动性,但是也再一次提供了中期多头布局的机遇。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进一步地和SARS阶段市场的比较来看,2003年在SARS的发酵阶段市场呈现10%左右的回撤,随着5月份患病人数的初步见顶回落,市场情绪平复,进入下半年后,经济基本面快速反弹,但由于经济反弹中通胀反弹较快且国内政策趋向于偏紧,因此市场以震荡走熊收官。而从国际市场来看,美股和港股则在疫情冲击后跟随基本面的反弹出现走牛格局。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SARS期间A股的市场制度尚不完善,且国际化较低程。而此次疫情发酵高潮到稳定后,由于结构性宽松政策被延展,预计A股将呈现出反应基本面修复的反弹格局,疫情冲击带来的国内宽松政策的延长以及人民币汇率在上半年释放完压力后在下半年再次走强,都为冲击后市场的增量资金提供基础。

  展望后市,短期来看,大类资产在节前已经由避险情绪主导。节前上证50、沪深300以及中证500从高点累计下跌5.10%、4.67%以及2.65%。假期阶海外A50主力期货持续调整,已经从高点累计回落13%。在外盘的压力以及近期人民币汇率压力下,短期市场需要快速调整释放压力,预计节后开盘指数仍将有5%-7%左右的下行空间。在一次性快速调整完成后,市场将进入低位弱势震荡阶段,股票市场或仍围绕着科技消费的结构性行情展开。如果在春季复工过程中疫情扩散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在低位弱势震荡后或将企稳,但如果控制不达预期,股指2019年8月低点的支撑意义将受到挑战,但是整体的下行幅度有限。后续我们认为应该密切关注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逐步落地过程,并以震荡式思维操作参与反弹。而中期的反转则要保持耐心,等到春季后政策落地后以及疫情形势进一步明朗后,再做布局。

  国债期货:

  长端利率确定性高期限结构变动明确

  一、当前市场行情描述

  首先回顾一下春节假期前债券的市场表现。从12月份始下旬开始,债券市场的走势与基本面数据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歧,市场参与者对于边际改善的经济数据表现出选择性忽略的态度,市场关注的主要矛盾在于对全年经济弱复苏的基本判断是否依然成立。央行中性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态度,以及有配置债券这样现实需求的机构力量助力国债利率全面下降,且短端下降速度快于长端利率,曲线结构日趋陡峭。受到“疫情”这个突发事件的冲击,十年期国债利率更是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至3%一线以下,走势十分流畅。

  二、未来推演

  很明显,此次突发事件超出了市场预判,春节假期内,应对措施不断出台。此前的报告中,我们曾提到今年货币政策实质上是稳健灵活的,并把逆周期调节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之前续做TMLF的操作和维持LPR水平不变的操作来看,央行也确实体现出偏松的态度。在短期来看,疫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央行操作的节奏。由于经济活动的大幅减少,工业品的涨价压力会减小,央行有必要也有空间保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从事件驱动的角度去看,此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即新增病例数开始转向平缓的时候,市场的关注点才会重新回到基本面和全年的政策基调上,而在此之前,债市会受益于宽松的资金面和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有阶段性上涨情行情。

  从利率期限结构角度看,目前的曲线已经相对陡峭,曲线下一步如何演变,就值得高度关注。我们主要从避险资金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由于疫情是一次性的突发事件,演绎路径和时长难以意料,因此短期限的利率面临较大风险,而较长期限的债券成为相对较好的选择。当前,短端利率下降很快,安全保护边际也相对较小。而如果疫情事件维系的时间长于市场一致预期的话,那么对经济的的影响会加剧,所以,长端的布局相对更加稳妥

  回顾2003年SARS事件期间利率的走势,十年国债利率的低点约在2.8%。从空间上来看,保守估计大致30BP到40BP的空间;从节奏上来说,我们认为行情可能先经历一段流畅的下跌,然后再横盘震荡,直到疫情过去,随着经济活动的重新活跃,利率开始稳定修复回升。

  三、策略建议

  多空策略:虽然节前经历了一波快速的下跌,但利率下跌仍有空间。参考SARS事件的进展,结合一月中旬之后的表现,我们预计十年国债还有至少10BP的空间,具体的幅度需要结合政策和市场情绪的演化确定。谨慎建议布局十年国债期货的多头,但是要严格注意高位震荡风险。

  IRR策略:国债期货各合约CTD券的IRR较低,不能够覆盖资金成本,因此不存在可交易的正套机会。

  曲线策略:谨慎建议尝试利率曲线平坦化策略,即考虑做多1手10年期国债,空2手2年期国债。当前期限利差已经位于较高水平,基于其较为明显的均值回归特征以及资金面的情况,后续仍有空间。

  能源篇

  原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原油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需求端,经济增速短期承压以及交通出行量大幅减少对终端需求冲击较大。回顾2003年SARS疫情,从疫情集中爆发后炼厂端数据来看,汽、柴、煤油在03年4月产量环比变化为-2.9%、0.4%以及-8.6%,5月环比变化为-7.5%、-6.4%、-25.7%,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但与正常时期的比对来看只是煤油降幅较大,汽柴油的波动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中国原油进口在当年4月与5月环比变化为+14.64万桶/日(+8.4%)、-43万桶/日(-23.4%),6月大幅回升38.9万桶/日(26.8%)。可以看出,SARS疫情爆发后对炼厂生产与原油进口造成显著影响,但从全球原油市场来看冲击相对较小,5月原油进口减量约占当时全球总消费量的0.5%但持续时间较短,加之当时原油市场处于低库存与伊拉克战争发酵的大环境中,SARS疫情集中爆发期没有带来油价的恐慌下跌。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当前的情况与03年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中国原油消费占全球比例已从当年约7%增至14%以上,进口依赖度也从当年约35%增至70%以上,汽车保有量约为当年的10倍,公共交通飞速发展,原油消费与经济体量今非昔比。国家对疫情的防控力度加大,反应也更加及时,封城、封路、航班停飞、出行量锐减、企业开工后延,对油品消费将造成更加剧烈的冲击,疫情大面积爆发一周以来,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大幅下滑至50%左右,后期原油进口骤减已是必然,如果按原油进口减少20%估算对全球原油消费的冲击约占2%,国际油价短期大幅承压。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对于后市来说,疫情持续时间是决定下跌时间和幅度的关键,疫情蔓延背景下油价和月差可能进一步承压,待确诊增速、治愈人数等指标出现明显改观时,市场或将对疫情过后需求大幅反弹的预期进行交易,在供应端欧佩克持续减产支撑的背景下,疫情情绪好转的时点很可能迎来中期底部的确认。

  燃料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船用燃料油市场的影响集中在原油承压带来的成本下移以及航运需求的走低。2003年SARS疫情期间新加坡燃料油现货走势基本跟随原油,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总额的5.5%,航运市场未受明显冲击,SARS集中爆发时期代表航运市场景气程度的BDI指数曾小幅上涨。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03年的5倍,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比已达约11.75%,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BDI指数快速走低,消费下滑和企业复工推迟等因素带来的进出口下滑将使保税船用油需求进一步承压。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对于后市来说,无论成本端的原油逻辑还是航运需求逻辑都将主要受疫情发展程度主导,短期燃油价格将大幅承压,待疫情指标出现明显改观时,市场或将对疫情过后需求大幅反弹的预期进行交易。此外需关注极端情况下各国对靠泊中国的船舶人员及货物更加严格的检查或限制可能对航运市场带来进一步冲击。

  动力煤:

  与2003年SARS相比,本次新冠病毒除呈现出传染性偏强、致死率偏低的病毒本身特性差异之外,其爆发时间亦明显早于非典疫情。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已发现首个非典病例,但疫情全面升级始于03年4月,彼时春节返工潮已经结束。而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全面爆发始于春节假期,对节后煤炭行业上下游返工复产均产生较大影响,动力煤市场供需双弱的春节效应大概率延续。

  2003年正处煤炭产能扩张期,且SARS疫情全面升级之前煤矿工人已完成返岗复工,当年煤炭生产和供应基本未受到疫情影响,仅4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至14.9%,总体仍处高速增产水平。因到港发运利润持续倒挂,春节前港口调入量偏低的矛盾便已存在,目前来看这一情况在春节期间并无改观。根据目前已发布数据的秦皇岛港、京唐港专业码头、国投曹妃甸港、华能曹妃甸港四港的调运情况,今年除夕至初六日均调入量69.2万吨,较19年春节期间的88.7万吨下降19.5万吨(22%)。春节期间呼铁局每日批车数稳定在10个大列之内,且榆林市榆阳区能源局、鄂尔多斯(行情600295,诊股)能源局先后发文要求“所有未复工复产的煤矿及相关企业一律停止复工复产”、“春节期间放假能源企业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暂时停止,具体复工复产时间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准旗能源局要求在产的8座年产煤矿只可对旗内集装站供煤,除铁路运输外不得外销;另有消息称神木市能源局将涉煤企业煤检票收回,目前神木煤矿暂不允许汽运外销。由此来看,此前市场预期的三西煤矿春节假期平均停产13天将有所延长,目前的低位到港发运量仍将延续。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自03年4月疫情全面升级至6月24日世卫组织正式将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非典疫情对用电需求的冲击集中在3个月之内,03年4-6月发电量和火电产量分别平均同比增13.5%、14.9%,较3月同比增速回落2.7、1.8个百分点,且于此后的7-8月出现恢复性反弹,用电量需求滞后释放。自国务院批准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之后,为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目前除吉林外的主要省市均要求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24时,疫情集中爆发的湖北省要求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13日24时,浙江省温州市要求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17日24时,且不排除根据疫情控制情况再次推延复工时间。春节前后沿海电厂煤耗尚处历年农历同期偏高水平,但考虑到下游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复产延后,往年春节后的煤耗环比恢复亦将推迟。鉴于本次疫情防控工作较03年非典时期更加提前、更加有力,按照武汉1月23日封城后两周为新冠病毒集中爆发期的乐观情形估计,本次疫情对用电和耗煤的冲击大概率短于非典时期,对需求端的负面影响或集中于2月,疫情消退后的需求滞后释放依然可期。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反应在库存环节,春节期间的供需两弱并未带来动力煤库存的被动累积,目前环渤海四港库存和沿海六大电厂库存同比分别低17.2%、7.3%。考虑到春节之后供需两弱形势的延续,绝对库存水平的相对低位有望持续,并在需求偏弱的影响下表现出库存可用天数的相对充裕,期货盘面亦有望随外盘风险资产暴跌宣泄悲观情绪;然疫情好转后需求的恢复性反弹亦具有较高确定性,届时库存缓冲垫偏低引发的补库抢运行情亦值得期待,期货主力合约临近前低533.4元/吨后不宜过分看空,关注新增确诊病例回落后金融市场对回涨行情的提前反应。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篇

  豆类油脂:

  春节假期期间中国新型肺炎疫情扩散已经对豆类油脂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国际大豆及棕榈油价格出现显著下跌。从假期外盘表现来看棕榈油为商品板块中跌幅最大的品种。除受到棕榈油本身供需基本面的影响(1月产量数据阶段性好转+市场担忧印度进口需求之外),新型肺炎对其也产生较大影响。春节期间,受疫情爆发影响,各地人员均采取居家隔离政策,减少外出,餐馆大部分都已停业,且该情况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在植物油消费中,外出就餐占据一定比例,因此减少外出就餐将使得国内植物油消费需求降低,利空油脂品种。同时,由于中国是全球主要棕榈油进口国,国内消费需求减少将使得中国进口需求减少。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油市场定价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因此需综合考虑供需关系,目前来看三大植物油最弱品种为棕榈油,其次为豆油,最后是菜油。另外,新型肺炎对国际大豆价格也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全球大豆最大进口国为中国,新型肺炎扩散令市场担忧中国经济下滑,进而影响到中国大豆采购需求,外盘美豆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需求忧虑。考虑到目前美豆价格已经下跌至较低水平,继续下跌空间有限。后期需继续关注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之后中国将如何执行关于加大对美农产品采购这一目标。

  菜籽类:

  从消费主体与消费链上看,消费者直接消费菜油,通过消费猪、禽、水产等间接“消费”菜粕,因此新冠疫情将直接影响菜油、间接影响菜粕的消费量预估,而国内菜粕、菜油供给端受到的影响将是一致的(同增同减)。

  供给端受疫情影响有限

  国内菜籽库存紧张,属自身基本面因素。截至2020年1月19日的数据显示,国内进口菜籽库存仅有16.9万吨,上年度同期为36.55万吨,极低的菜籽库存、到港预期造成开机率持续维持低位水平。从到港预期上看,中加摩擦短期仍不会缓和,菜籽的供给端仍将紧张(福建10.4万吨、两广5.7万吨),因此疫情即便不会影响开机率,国内菜系的新增供给都将偏低。

  图:沿海菜籽库存春节前仅16.9万吨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疫情下复工时间的要求对油厂开机率的影响预计可以忽略。福建及两广地区是菜籽压榨企业分布的主要地区,政策规定非必须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不得早于2月9日前复工,而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需稳定生产、做好服务保障,其中群众生活必需类包括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等行业,油籽压榨企业显然归属于此类行业,因此复工时间的规定预计不会对油厂开工造成明显影响。

  疫情或导致物流运输成本短期微升。在防控疫情的需求下,物流力量将大量投入到保障医疗物资、群众必需品需求中,物流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物流运输成本可能出现短期增长,成本预计将从上游逐渐传导至下游。

  需求端受疫情的影响易引发市场分歧与波动

  市场对油脂消费端的预估主要来自横向对比2003年SARS疫情的数据,而17年中居民消费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需理性看待菜油消费端的可能变化。我们认为菜油的消费将呈现出“一季度小包装油微增、中包装油显著下滑、总量下滑”的态势。

  小包装油销量预计微增、幅度有限。2003年SARS疫情对油脂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包装食品油上,由于对疫情的恐慌心理,大多居民减少外出、提前采购谨防涨价,这短期带动了当时小包装食品油的销量。SARS疫情于2002年底出现,2003年3月-4月中旬进入扩散期,2003年4月中旬至5月初为爆发期,居民提前采购主要集中于扩散期末尾与爆发期初期。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发生于春节前,居民家中备货较其他月份略充足。重要的变化来自采购途径的变化,线上采购的便利性将弱化居民预防性采购的力度(除疫情较重的湖北省外),小包装油的增量将主要得益于居家消费增长、外出消费下滑。

  中包装油销量预计一季度显著下滑。企业推迟复工、学校推迟开学等政策及餐饮业的低迷将直接导致中包装油脂消费下滑,且因在外人均油脂消费高于居家人均油脂消费,中包装消费的减少量将难以被小包装居家消费的增长量弥补。根据SARS疫情前后餐饮业的恢复情况看,一季度中包装消费低迷较为确定,二季度环比上升。

  针对菜油期货价格的展望,我们认为消费端的判断是一季度小包装菜油微增、中包装菜油显著下滑、总量下滑,供给端受限于中加关系仍为缓和导致菜籽贸易受阻,因此油脂板块下跌行情中,跨品种看菜油将较为抗跌,跨月看05合约跌幅将大于09合约跌幅。

  新冠疫情对菜粕消费量的影响将较为间接。当前阶段菜粕处于消费淡季,水产养殖旺季需待4月启动,菜粕的消费变动更多受到生猪与禽类养殖的影响。春节前生猪存栏尚未大规模恢复且豆粕价格较为低迷,因此饲料企业、养殖企业对于原料和饲料的备货可能均略显不足,在物流效率可能降低的预期下,2月份粕类很可能会有一轮补库行情。因此我们认为开市后商品下跌行情中,菜粕维持逢低买入思路为佳。

  图:豆菜粕单位蛋白价差处于低位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豆菜粕价差有望小幅走升,关注买豆粕空菜粕策略。春节前豆菜粕现货的单位蛋白价差在负一元附近,属于同期的极低水平,价差缩小的背后驱动因素包括国内饲料端预期仍偏悲观、中加菜系贸易仍未恢复导致国内菜粕库存极低,但在菜粕消费淡季中我们更为关注粕类之间性价比的高低,豆粕显然较菜粕性价比更佳。策略风险来自中加菜系贸易一直悬而不定,菜粕库存极低(沿海仅1.1万吨,去年同期2.5万吨)导致豆菜粕价差或仅在低位震荡。

  棉花:

  据全球纺织网资讯,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浙江中国轻纺城(行情600790,诊股)、吴江盛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广州中大及周边制衣集中地、无锡、宁波申洲集团等各大纺织品交易、生产地集群或企业针对春节节后开市复工时间做出积极响应,企业开工时间目前最晚推迟至2月13日,江苏、无锡企业不得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影响扩大趋势下,作为抗击疫情医疗物资口罩及医用防护服等用品需求量和生产量大幅增加。春节期间,涉及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生产的工厂召回工人连续制造医用防护用品,在纺织行业中这类企业新订单有效增大。由于无纺布生产用纤维主要是丙纶(PP)、涤纶(PET),涉棉类纤维产品较少,对纯棉类消费刺激有限,除个别纯棉水刺无纺布产品的企业新订单将会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非典事件”当年国内无纺布年度产量16.85万吨,同比2002年产量10.29万吨提高63.76%,2003年后5年皆呈现产量稳定提高的趋势。

  医用口罩,第Ⅱ类医疗器械。医用口罩多采用一层或多层非织造布复合制成,其工艺为熔喷、纺粘、热风或针刺等,具有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作用,是一种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第Ⅱ类医疗器械。类别举例:普通PP无纺布防护服、腹膜无纺布防护服、SMS无纺布防护服、透气膜无纺布防护服。

  无纺布生产用纤维主要是丙纶(PP)、涤纶(PET)。此外,还有锦纶(PA)、粘胶纤维、腈纶、乙纶、氯纶(PVC)等。根据生产工艺分为水刺无纺布、热合无纺布、浆粕气流成网无纺布、湿法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缝编无纺布、亲水无纺布等。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鸡蛋:

  鸡蛋现货贸易的情况我们联系了各产销区贸易商和养殖户,大致汇总如下:

  在28号(初四)之后,华东、华中地区陆续恢复报价,蛋价继续回落,部分地区跌破成本线。河南、山东对于物流的管制较为严格,鸡蛋的流通能力大幅下降。

  节前,合肥、武汉、郑州等地陆续出台禁止活禽市场贩卖活禽的相关通知,导致淘汰量硬性大幅下降,目前华中地区的淘汰量近乎停滞。过节期间,鸡蛋库存有大幅积压现象。

  河北以及辽宁两个主产省虽然物流管控上略松,但疫情爆发,户外消费比例大幅下降,但超市在节前备货的库存已经基本消耗完。目前渠道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养殖户。

  湖北各下辖市,在进入春节后陆续封市,各村也处于封闭状态。浠水地区虽然存栏规模在逐年下降,但依旧是整个湖北地区的养殖核心区域。目前鸡蛋现货压力增大,活禽停止交易,年后该地区的鸡蛋价格可能重现2017年低点。

  前几日网上频频转载的湖北畜禽饲料告急,国家已经开放了绿色通道,饲料原料告急的问题在未来几天内应会有所缓解。但鉴于目前超预期的待淘鸡存栏,未来一个月的饲料压力依然不小。

  销区方面,北京、上海和广东在过去的一周,走货量偏低。广东两大批发市场在1月30日也正式对外营业,但开市的档口稀少。目前下游商家拿货、备货现象不多,走货主要依靠商超。除此之外的饭店、政府机关、学校食堂、食品厂等传统节后此时大量备货的渠道都因为疫情而不见任何起色。

  综合以上的观察和数据,我们的观点和操作建议如下:

  1.围绕着湖北向全国蔓延的新冠疫情,对蛋鸡产能排全国第六的湖北省有着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逐步向河北、河南和山东的三大养殖省份扩散。饲料需求压力虽有所缓解,由于活禽交易暂未恢复,待淘老鸡的存栏在未来一个月内对饲料的需求高压并未消散。全国在产存栏的淘汰同样也向后推延了1-2个月的量。

  2.补栏情绪、淘汰情绪和去年相比均向后推延。一旦活禽交易恢复,会有大量的淘汰涌入市场,补栏积极性是否如去年同期也要看常规和额外的补栏需求的博弈如何。近期市场中零星有活埋鸡苗和老鸡的传闻,即便是需求恢复后的正常模式推演,市场中如同去年5月份临时性缺蛋的现象或会再现。

  3.疫情对于消费的抑制显而易见,消费的恢复向后推迟了至少一个月。

  4.蛋价在节后可能会逼近,甚至突破2017年上半年的历史低点。

  5.养殖利润规律性进入亏损阶段,但是否终结历史上最长的养殖利润周期,仍是未知之数。

  6.节后开盘,在非洲猪瘟、饲料压力以及新冠疫情对需求打压的多重共振下,主力在3000点继续向下概率增加,维持逢高沽空的单边操作策略。

  7.远月的生猪存栏恢复以及中秋高点等交错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近月压力偏大,维持5-9反套策略。

  白糖:

  春节长假期间,ICE糖价坚挺,并未受中国疫情影响,基金净多持续增加,主力2003合约微跌0.6%。国际糖价表现强势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国际市场缺口格局明确,国际预测机构最高预估区间为800-1000万吨,基金持续流入保障了市场强势;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下挫,是基于对中国采购、中国需求大幅放缓的预判。原糖市场的情况有所不同,在目前中国的贸易政策及进口利润下,即使中国国内需求放缓,中国的进口商也不会减少国际食糖的采购规模,因当前进口利润高企,且期货市场提供诱人的套保价格。即使存在疫情威胁,中国买盘也不会减少,也就不会改变全球的贸易流格局。国际市场变数在于原油价格走低后巴西乙醇价格的波动,我们高度关注未来两周汽柴油价格变化,关注乙醇优势的增减,进而对巴西开榨后的制糖比例做出评估。

  国内市场方面,疫情蔓延让长假期间甘蔗入场的难度增加,有糖厂因断槽停工,1月广西糖产量大概率低于预期。之前市场预期的2月中下旬部分广西糖厂提前收榨,或因疫情推后至3月中旬。广西产量预估维持在600万吨左右。疫情对旅游、餐饮、影院的巨大影响已成定局,本榨季食糖消费大概率下降2-3个百分点,但下降集中在1月下旬至疫情结束。长假后复工推迟,物流受阻,贸易商常规补库受限,叠加淡季因素,库存向上游集中,现货价格承压。若疫情如期在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初结束,现货糖价将维持在5600-5900区间波动,等待疫情平稳后的买入机会。

  纸浆:

  受疫情冲击影响,春节期间离岸人民币持续走弱,累计贬值近1%。随着本币贬值以及下游纸厂开工延期,市场预期有所调整—外商或放弃在2月提价,后期进口成本增加更多源自汇率变化。节前最后三个交易日,纸浆5月期价持续下挫近200元,对当前利空已有所反应,节后首周预计贸易商报价恢复有限,市场成交维持清淡,中旬后才会陆续活跃。短期期待纸厂大规模补库难度较大,开工率回升也是缓慢过程,现货预计维持宽幅震荡格局,虽然产业利润,进口利润、远期供应收缩显示浆价处于底部区间,但即刻反转可能较低,5月或有超跌反弹机会但不具备大级别反转基础。

  黑色金属篇

  钢材:

  从往年规律看,春节前需求环比持续下降,钢厂生产相对平稳,供应过剩主要通过贸易商冬储来消化。春节后随着建筑工地、工厂陆续复工,叠加气温回升,需求旺季带动库存快速回落。受疫情影响,今年节后钢材供需均将受到冲击,需求端冲击相对更大。为了防控疫情,全国多数省市已将复工时间推迟至2月9日以后,由于本次疫情传染性更强,企业复工以后安全措施也将较为严格,生产活动恢复至正常水平尚需一段时间。短期来看,随着需求启动延后,钢材累库周期将拉长,后期去库难度较大。价格方面,节日期间外围股市及大宗商品全线下跌,受市场悲观情绪影响,节后钢价继续下挫可能性较大,波动或较为剧烈。

  中长期来看,结合非典前后市场表现,我们认为疫情并不会改变供需大环境,对行情走势也不宜过度悲观,待情绪平复后,黑色系企稳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一季度经济开局不利已成定局,二季度也不容乐观,可以预见后期政策稳增长力度将继续加大,基建可能超预期复苏,最终需求总体受影响有限。另一方面,短流程钢厂仍处于亏损状态,节后大概率延期复工,缓解供应压力。而受制于物流运输困难,长流程钢厂将会出现库存积压、原料供应不足的局面,最终也将陆续减产。目前山东等地已经有钢厂确定检修计划,后期其它地区钢厂可能跟进。

  原材料:

  供应端受影响有限,而钢材需求复苏延后将向上游传导,预计相关品种节后跟随钢价下挫,铁矿石下行压力相对较大。受运输问题影响,煤焦或相对抗跌。当然,行情节奏取决于疫情防控情况,如果防控不力,可能对宏观经济及黑色系产生超预期影响,需要保持密切跟踪。

  受新冠疫情等的影响,海外铁矿石市场在春节假期期间大幅下跌,国内现货市场在1月31日开市后仅有两笔成交,且价格也大幅下跌。截至1月31日收盘,普氏62%指数为82.55美元/吨,较1月23日收盘价下跌9.5美元/10.3%;新加坡掉期主力FE02合约收盘价为81.75美元/吨,较1月23日收盘价下跌8.67美元/9.6%。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节日期间海外市场的大幅下跌后有所企稳,国内开市后短期也可能大幅下挫,节前高库存叠加部分地区交通受阻及钢厂可能限产,使得铁矿石需求将承压下降,短期海外发运及到港有所下降,后期供给将季节性回升。综合来看,后期需求端下降可能大于供给端下降,供需基本面可能有所走弱,且若疫情、市场情绪、成材等黑色系需求及宏观经济阶段性转差,则前期印矿不确定性及外矿发运下降使得铁矿石偏高的估值,将面临向下调整压力。

  铁合金:

  受累于运力问题,且合金厂多为民企,如果钢厂检修计划扩大,那么合金厂心态上多以停炉、保炉温为主,内蒙地区半密闭――全密闭炉型改造或有所提前,预计供需基本平衡,硅锰价格价格仍以外矿价格为主导。

  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篇

  贵金属:

  春节期间,黄金震荡上行,COMEX黄金涨幅近2%。近期武汉疫情成为全球风险焦点,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场担心病毒蔓延影响全球经济,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股大幅下跌,美债收益率曲线10月以来首现倒挂。短期受风险事件影响黄金有望上测千六关口。

  美国2019年经济增速年率2.3%,连续第二年未能实现特朗普政府设定的3%的增长目标,年增长率创三年来最低。美联储2020年首次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且声明偏鸽,对家庭支出的措辞由“强劲”改为了“温和”,取消了进一步渐进加息的措辞。英国正式脱离欧盟,但与欧盟贸易谈判仍将充满波折,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并称加息遥不可及。全球宽松政策维持以及强美元格局逆转仍将在中长期支撑黄金走势。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下,黄金替代品难寻,依然看好回调后继续买入黄金。开市后首周关注欧洲1月PMI数据,美国1月ISM制造业PMI数据、美国12月工厂订单数据、美国1月非农就业报告等。

  铜:

  我们对铜市一直看空,理由是全球经济缺少增长点,铜市无论是矿还是废铜的瓶颈消除,但我们说什么也不会把铜价的下行与武汉病毒联系到一起。但就是武汉病毒成为铜市暴跌的直接原因,春节期间铜市继续下行,并且在1月31日周五最低见到5533美元,与2018年下行以来的最低点5518美元只有一步之遥。与1月16日的反弹高点6343美元相比较,跌幅已经有13%。对于铜价的走势,武汉病毒疫情的发展仍是焦点。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增加速度仍未出现转折,根据专家判断,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后病毒的潜伏期为14天,到正月十五会出现转折点,但目前局势仍然严峻,正月十五前一周中国疫情的控制情况称为关键。回到铜的基本面来看,冶炼厂生产继续,供应不是问题,但在目前全国抗击疫情,春节延长、返工延长、交通受阻的情况下,铜的库存无疑会出现积累,还有疫情给经济和金融的冲击会逐渐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铜价在前期低点附近会有反复,但下破支持位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镍:

  春节期间伦镍价格继续走弱,截止1月31日收盘LME跌幅逾5.15%至12790美元,最低一度触及12500美元附近。我们预计一季度的镍价仍将维持偏弱走势。因镍当前基本面表现疲软,且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影响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并且加速镍市基本面的进一步恶化,市场之前多有期待的春季价格反弹更加难以出现。供需方面,国内产量占比高的大中型冶炼厂多继续生产,进口方面,除了被要求封港的唐山,其它地区目前运作正常。印尼方面各地镍铁厂目前正常运作。而下游,尤其是终端的下游民用领域需求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包括不锈钢的制品、电镀、电池等行业。从地区上看,镍和不锈钢在华南和华东地区的消费都占据了高比例,这些地区人口密度高,疫情防范措施较北方相比更为严格,民用领域消费受打击将比较明显。短期镍价弱势难改,国内疫情并不会影响印尼低成本镍生铁的投产,若一季度大环境需求的走弱令国内NPI缺矿减产可能导致的缺口未能显现,后续印尼供应增加将令基本面更为被动。中期来说,我们关注后期疫情控制后国内需求恢复情况,以及国家为缓解大环境的弱势,释放更多利好政策。

  铅:

  LME三月期铅价节中连续6个交易日下滑,触及1797美元、去年6月份以来低点,但上周五回升到1875水平,整体较节前下滑4.45%,LME0-3月现货升水节中转强到10美元上方。节前沪铅主力收在14850元/吨,预计开盘受疫情冲击沪铅主力短线下挫到1.45万下方的概率很大,但同时在基本面端,对该水平铅价也有一定支撑。具体看,下游,各地铅酸蓄电池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上游供应端也会因废旧电瓶回收、物流停滞受到很大影响。我们预计,供应占比接近一半的再生铅产出会在未来半个月内基本停滞,再生生产线主要用电,产销自由度远大于原生铅生产线。而集中在河南、云南等地的原生铅供应也可能减少产能运转。因此,铅市场抗疫阶段供应转淡的力度偏大。最后,沪铅2002合约期货仓单量充足,交隔仓量风险不大。预计铅价开盘再探低点后,震荡重心会重新拉升到万五水平。

  锌:

  LME三月期锌连续7个交易日下滑,最低触及2163美元、2016年下半年以来低点,上周五锌价反弹回2200美元上方。由供应预期主导的长期熊市锌价借短期疫情大幅下滑,走出新低,符合中长期基本面、短线市场情绪指引。节中,LME锌价累计跌幅超过6%。沪锌指数节前减仓较大,主力震荡在万八水平,疫情改变了锌价节奏,预计节后短线沪锌主力大概率测试1.7万整数关,迅速完成波段重心的再度向下。同时,需要注意,锌锭的库存依然极低。外盘看,节中LME锌市场库存继续下挫到5万下方、仅49775吨,推动LME0-3月现货升水至16.75美元,未来半个月受物流冲击,国内保税区库存也很难正常运往国外,国外短线仍有一定的挤仓情绪。国内,2002合约交割仓量在10.5万吨,当前交易所库存不及5万吨,尽管节中炼厂产出比较稳定,但不排除会有一定的物流影响,赤峰地区已发布多地公路禁行通知。整体,内外盘锌价触及低位后的低库存反弹效应仍然较强。未来半个月,锌下游消费基本停滞,上游炼厂产出可能也会相应调降,炼厂发货也可能受到物流、仓储晚复工的负面拖累。建议重点关注疫情背景下,社会锌锭库存受物流变动的影响。短线关注沪锌在万七水平表现,节中空单建议低位锁定部分盈利。

  铝:

  1月末伦铝八连阴,国内休市期间伦铝累计跌幅近4%。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市场带来新的变化,短期对消费的影响大于供给,预计节后沪铝低开后将继续承压运行。

  供应方面看,12月起云南、青海、新疆、内蒙、四川等地等近百万吨产能在缓慢释放,尽管云南神火因电力问题暂停投产,但截止1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仍从3600万吨上升至3650万吨左右水平。疫情爆发后,国内电解铝生产尚未受到影响,湖北两家铝厂也在正常开工,不过由于人员流动问题,疫情解除前国内在投产能启槽速度将受到影响。此外电解铝厂原料库存普遍在一个月以内,如疫情持续时间较长,运输持续受阻,则可能造成原料供应短缺而出现减产现象。

  消费方面,华东华南等下游铝加工密集区复工时间均推迟至正月十五之后,房地产等终端开工也大受影响,刚性需求受到抑制,铝消费淡季将延长。由于消费和运输受阻,铝锭铸锭量增加,厂中及在途库存增加,春节后铝锭库存将实现超出节前预期的累库规模,累库周期也将延长。

  化工篇

  聚烯烃:

  疫情对于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影响我们从供需两个大的方面去做一个梳理,就能够比较全面清晰的把握疫情对于市场的影响。我们目前都比较清楚的是大量的医疗用品需要用到高分子材料,比如口罩、防护服、输液器、药品包装、医用活动板房,这其中涉及PP/PC/PMMA/TPE/PA等等,其中用量较大的口罩主要是无纺布,其中,主要的原料就是高熔聚丙烯。这跟我们大商所上市的聚丙烯T30S拉丝料是不同的,从聚丙烯下游消费结构可以看到,拉丝料是通用料占比35.91%,高熔纤维和普通纤维占比分别为4.16%和6.59%,虽然疫情期间各大工厂加大纤维料的排产,但对于聚丙烯总体需求的拉动较为有限。对于整体供需结构难以产生实质影响。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而春节期间本来是除了五一、十一之外的一个消费高峰期,但此次疫情重创餐饮、旅游、电影、购物等行业,整体消费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聚烯烃类产品需求的下降。据了解,一季度GDP增速或降至4%,这几年塑料制品的年均增速基本都不超过4%,处于低速增长中。随着GDP增速的下滑,塑料制品行业整体增速堪忧。另外,这几年出口仍保持了平稳的发展,但一旦被认定为疫区,那么多于出口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PP、PE生产企业来看,开工基本维持正常水平,部分生产高融纤维的生产企业进行了转产,以保证纤维专用料的正常供应,其他生产企业均在2月3日上班,部分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分部门2月10日上班。运输情况整体来看,铁路运输影响不算太大,但是因为人员安排不多,也有一定影响,汽运基本停滞,部分生产企业厂库压力较大,已经进行移库,部分生产企业在节前就租了仓库用于缓解厂库压力,对于西北煤化工企业原料输出影响比较大,累库严重。不过由于PE企业节前多采取预售模式,节日期间库存量虽有增加但暂无较大销售压力。若节前未进行销售,企业将会较为被动。部分企业表示,受运输影响,若副产品胀库,主产品存在减产和停工的可能。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华东华南地区贸易商复工是在2月9日或10日以后,其他地区在2月3日以后,比往年复工都要晚。下游复工大多有所推迟,基本都是在元宵节以后,因为疫情原因,或导致工人返厂或招工方面出现阻滞,存在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虽然对于纤维料需求有所拉动, 但疫情对于整体经济一季度下行压力较大,整体消费需求的下降,库存的累积,下游复工的推迟,这些不利影响将对节后市场产生下行压力。

  PTA和MEG:

  1、PTA和MEG面临消费下滑压力

  春节前后,聚酯行业终端消费呈现出季节性萎缩,主要是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停滞,聚酯企业在此期间检修较多,而PTA装置正常运行为主。因此整体看PTA面临累库压力。根据隆众资讯调研信息显示,目前只有逸盛宁波65万吨,华彬石化140万吨及四川能投100万吨装置处于检修中,PTA整体开工率在90%以上的高位。

  MEG工厂的开工率较节前有所提升,其中一体化装置稳定,煤化工装置开工略有提升。由于汽运受限,部分工厂库存压力有所上升。港口因节日期间码头作业受到限制,库区发货明显降温,因此港口库存有所上升。

  聚酯装置检修量在1580万吨附近,整体开工率处于75%附近。

  整体看,疫情对上游的影响主要局限于物流方面,对下游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行业影响更大。隆重资讯抽样调研显示,样本企业最早在2月10日复工,较节前计划推迟了2-9天,但2月10日只是目前的暂定开工时间,实际的复产情况要根据外地员工的到岗情况进行调整。纺织市场的开市时间也普遍推迟至正月十五之后。从终端织造企业的库存情况看,原料库存多在10-30天,较高备货在40-50天,成品库存中经编企业普遍在10-15天,圆机及喷水企业坯布库存在30-40天部分较高在60-90天。因此,在疫情影响下,下游纺织服装行业的复工时间推迟,并且工人的到岗情况会受到影响,导致终端消费大大低于预期,因此短期PTA和MEG面临消费下滑的压力。

  2、终端消费压力大

  北京时间2020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或“WHO”)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但未实行国际贸易/旅游限制。目前从全国的疫情控制情况看,湖北地区感染人数较多,但聚酯涤丝及下游织造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被列为“疫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从目前看对纺织服装市场的出口影响不大,但由于工人到岗晚等原因导致的一二季度的出口订单生产压力较大。

  2003年非典时期,由于中国刚刚加入WTO,纺织服装出口快速增长,整体受到的影响有限。但近几年,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明显回落,甚至出现连续负增长的局面。2017年下半年开始,纺织服装的出口形势略有好转,但2019年再度下滑。新冠肺炎的出现对脆弱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近几年国内限额以上纺织服装类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下半年至今下滑明显,疫情防治期间,纺织服装的国内消费同样受到限制。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综上所述,春节期间聚酯原料PTA和MEG面临季节性累库压力,但疫情爆发导致节后终端纺织服装生产推迟纺织服装的出口及国内消费均受到影响,因此进一步增加PTA和MEG的压力。

  沥青:

  由于春节期间原油大幅下跌,沥青成本坍塌,这为炼厂打开了利润空间,有利于未来供应释放。此外,受疫情影响,全国大范围复工延迟,在这某种程度上,这将抑制沥青下游需求。成本坍塌叠加需求不佳,整体而言,短期无论是消息面还是基本面对沥青都是利空的。

  甲醇:

  短期:疫情悲观情绪为交易主线,预计主力合约将测试2100-2150点支撑。

  中期:运力能否恢复是后期主要关注指标,除港口部分烯烃下游正常运行之外,内地其他跨省物流运输基本停滞。供应:国内上游春节期间维持高开工率,厂家甲醇库存充足,上游为后期甲醇产业链的主要承压端。需求:传统下游春季启动推迟,需求将大幅下滑。后期需关注华东地区烯烃下游是否会因原料甲醇供应不足而提前检修。

  尿素:

  短期:疫情悲观情绪为交易主线,预计主力合约将测试1760-1780点支撑。

  中期:关注农需和复合肥恢复节奏。05合约作为尿素需求旺季合约,但因疫情限制流动性下游需求备货的启动将推后。后期需关注2月底运力能否解决和下游备货启动时间。

  橡胶:

  由于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日益扩散,导致春节期间日本橡胶继续下跌,原油有色等大宗商品大跌,对节后国内橡胶商品短期内形成较大冲击。不过,春节前,国内橡胶日K线报收八连阴,已经反映了后市的悲观情绪。况且,橡胶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处于停割期,东南亚处于减产期,下游需求边际改善,肺炎病情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医用橡胶用品的需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轮胎开工有所推迟的负面影响。据此,中长期来看,如果天然橡胶价格借势跌至震荡区间下沿线,再次为机构投资者布局中长线机会提供了良好的建仓时机。

  疫情之下海内外股债汇市及大宗商品走势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芭蕉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futures/589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70670720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